close

  「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以前覺得這句話讀起來很淒涼,而這句話所呈顯的淒涼景況也在無數影劇或是小說中屢見不鮮。看著鮮衣怒馬的英雄豪傑走入遲暮,看著雕欄玉砌的亭台樓閣蔓草橫生,怎麼能不叫人傷感呢?

  歲月匆匆,當壯士的悲歌不再慷慨固然令人傷感,最近又發現有種情緒也許更令人傷懷。就是眼看自己的朱樓塌了,卻看著昔日看不慣的故交高樓漸起,門前車馬日喧。心裡滿不是滋味卻也只能徒呼負負。

  說是見不得別人好嗎?那也不盡然。因為看不慣的原因根源於價值觀的不同,彼此的關係其實並不惡劣。但心裏就不是滋味,這種感覺很複雜,也許又參雜著幾分不甘心。

  情緒很複雜,但其實卻也沒有想像中的難懂。這份難解的情緒與其說是見不得別人好,不如說是體認到自己的不好。看著別人從徬徨迷惑中逐漸找到自己的方向,一步一步蓋起屬於自己的高樓。自己呢?有些東西以前不能夠接受,現在卻慢慢能夠理解,但又漸漸發現這才是真正令我難以接受的地方。想起過去曾經並肩同行的日子,對照如今的淒涼景況,心中豈無感慨?

  前陣子才從朋友口中聽到了這句話:「他搞不清楚一件事,抱怨不能夠解決問題。」聽到的當下感受很複雜。我當然可以理解抱怨不能解決問題的邏輯,但如果抱怨的目的就不是為了解決問題呢?抱怨的目的應該是抒發自己的情緒,我認為這與解決問題的本身並沒有衝突。好比寫報告,我可以邊寫邊罵,在抒發情緒之餘還是可以繼續完成手邊的工作。當然如果有些人只是空言抱怨,卻沒有任何行動,那我可以理解別人的不耐。

  也許這句話真正傳達的意涵其實是:「沒有人喜歡聽別人抱怨」畢竟抱怨多是負面的情緒,應該不會有人喜歡長期被這種情緒轟炸。這其實我也可以理解,但有些人的邏輯我卻不是很能夠接受。那就是他很愛講,但卻不喜歡聽。有時候你明明在跟他聊天,但你卻感受不到雙方想法上的交流,變成他單方面的激情演講。朋友之間的談心很合理,但你真的是想要跟對方談嗎?還是只想對方聽你講話,然後揮揮手就轉頭離開。走得很瀟灑,那當別人有話想說時,你又是怎麼回應他人的期待呢?

  我相信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低潮期,大家都會想要找一個朋友來聽自己講講話,未必能夠提出什麼建議。但在說話時卻能同時釋放自己的情緒,讓自己在某種程度上被慰藉。我只是覺得有些事情是互相的,我不介意當一個聽眾,我相信很多人都很樂意當朋友的聽眾。但我也同時相信不會有人希望自己就只是個聽眾。

  「我本將心托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這種感覺很不好受,但更難受的是我清楚這份情緒將會如影隨形,歷史只會不斷重演,相同的無奈周而復始。也許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從中找到取捨之道,畢竟情緒的起伏難以杜絕,只能夠疏通緩解。學會跟自己的情緒相處可能正是當前的自己最需重視的課題之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千秋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