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相信有讀不起來這回事!」久違的句子在耳邊響起,我愣了愣,彷彿時光倒流般,昔日的場景再度如投影片般在腦中一閃而逝。
認真追溯起來,我的英文開始墮落的時候始於國二。國一的時候由於老師會強迫大家背單字,加上內容也說不上難,所以還是有維持一定的成績。但是好景不常,從國二換了個英文老師之後,一切的情況都不一樣了。新換的英文老師年紀大多了,所以可能教學態度上也比較老練,畢竟看過太多類似的例子,所以他採取放任的制度。他依舊會管,但不會強迫大家去背去讀,他認為讀書應該是發自內心的自動自發,旁人的逼迫並沒有意義。
從這個時候開始,原本個性散漫的我在沒有人催逼的狀態下成績一落千丈,也開始對英文漫不經心。後來偶爾在父親、老師的責罵下會稍微讀點書,但始終無法持之以恆的實踐,但日子也就這麼過去了。直到了高一,一開始英文老師就給我們來個下馬威,他說他是個很在乎成績的人,他也相信不管再怎麼爛,只要肯用心就一定救得起來。作風強硬的他讓當時的我著實吃足了苦頭,不但每天會固定背誦單字,甚至六日還跟好幾個同學去學校抄罰寫,也曾放學多留一個小時直到九點多才離開。回想起這些事情還是令我感到頗為好笑,實在很難想像自己對於英文也曾有那麼認真聽話的時候(笑)。不過這位老師到頭來也算是半放棄了,管教不復之前的嚴厲,大家也就跟著散漫了起來,一切似乎又回到了原點,問題的源頭還是出於自己。
如今到了大學,類似的情況再度發生,不過最近英文老師總是很頻繁地把我叫去台前低聲囑咐、問話。我很驚訝於在大學這樣的環境以及像他那樣老練的教授對學生還有如此執著的熱情,不但多拿一份考卷給我,同樣也是告訴我他不相信有教不會的學生。這樣的場景我不知道經歷了多少次,從國中開始類似的話語不斷的在我耳邊重複。老師們總是認為國文成績不錯的我英文沒有道理念不起來,所以苦口婆心的勸,即使結果大多數是讓他們再失望一次。但如今快二十歲了,還能看見一個老師如此語重心長地叮嚀,我苦笑看著他,突然感到一股莫名的心虛。
我才驚覺到原來在不知不覺間,自己對不起了許多人。加上昨天的那封訊息,讓我發現這些對不起只能夠以用心來回饋,別無他途。
只能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