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曾填了一首《定風波》,我很喜歡最後一句的「此心安處是吾鄉」。而蘇軾之所以會填這首詞,則與他的朋友有關。其時正逢烏臺詩案爆發,他的好友王定國也遭受牽連,被貶謫至荒僻的嶺南賓州。而他的歌姬柔奴雖然慣居京城,卻也毅然隨行,不離不棄。直到王定國北返之後,這兩人的氣色卻依舊不錯,蘇軾便好奇的問說:「廣南風土,應是不好?」柔奴卻道:「此心安處,即是吾鄉。」

  蘇軾聽到這句話,大受感動,於是寫下了這首詞。而我相信蘇軾之所以會有此感觸,也多半與自身的經歷有關吧!蘇軾終其一生幾度漂泊,在萬水千山間奔波往返,對他而言,最大的願望也許就是能夠歸隱家鄉,奈何官海浮沉幾度,終究還是事與願違。

  對於蘇軾而言,這句話彰顯出身處人生困境時的曠達心胸,而對照著我現實生活中的困境,我也多麼希望能夠「此心安處是吾鄉」,但這又是談何容易呢?有很多事情想也沒用,偏偏又很難不去想。無論是平日閒談對話中的些許沉重,或是生活中偶爾閃過腦海中的幾縷愁思,都成為了午夜睡前時時一陣又一陣的長考。但無論再怎麼樣的思量斟酌,終究還是無法找出答案,因為這個答案已經遠遠超過我的能力所及之處。

  是啊,既然超過我能力範圍之外,自然是想也沒用,但是又怎麼能夠不去想呢?既然身處逆境,情緒自然需要一個排解的出口,「此心安處是吾鄉」正好成為一種心目中渴望的理想狀態,偏偏這個境界很難達到。就像昔日上《莊子》時,老師總是告訴我們要學會超越,要懂得放下。但無論是當年還是現在,我依然懷抱著相同的疑問,許多經典提供給我們一個很好的目標,但究竟要如何完成這些目標?就像旅行一樣,每個人可能都會有一個心目中的聖地,等待有朝一日的朝聖,但我們要怎麼樣才能夠如願抵達呢?

  也許我們可能無法如願抵達,也許我們總愛半開玩笑的說著「有也好,沒有也好」,但其實內心深處還是渴望「有」,還是希望能堅持到最後一刻,還是希望能看見最好的結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千秋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