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王石之軒,出自大唐雙龍傳中的一代宗師,同時身兼花間派與補天道的掌門身分。一生以光大聖門為己志,名列魔道八大高手之一。不但曾假扮大隨重臣裴矩深入隨宮,更經略西域,使得突厥一分為二。但卻也一手顛覆了大隋,使得天下重現群雄割據,四分五裂的慘況。
而恢復本來面目的他,在書中幾乎都是獨來獨往縱橫天下,不論是道門宗師寧道奇,或是佛門四大聖僧,以及陰后祝玉妍......等等各式高手,也許所屬門派不同,但全部都是放眼當時數一數二的絕頂高手,每個人都有收拾石之軒的心。但憑藉一身絕學,不論是單打獨鬥還是群起而上,石之軒從無畏懼,而也從沒來沒有人成功過,直到最後唯一能擊敗他的人也只有自己。
石之軒是魔門百年難得一出的蓋世奇才,先不談其後來在書中冷血無情的邪王形象。從其弟子侯希白的俊雅倜儻,喜愛藝術的多情性格,令我不禁開始想像石之軒年輕時的模樣。也許是個長江月下的良辰,放舟於沉靜的深夜中,依稀勾勒出石之軒年輕時詩酒風流的俊逸形象。而也因為石之軒是如此不平凡的人,也契合著花間派的宗旨,不顧聖門反對而與慈航靜齋的碧秀心相戀,更產下一女。但由於志向的不同,我猜想石之軒雖然癡戀於碧秀心,卻又礙於種種原因而終究離開了幽林小谷,而遺留下來的不死印法更讓碧秀心閱後嘔心心力而死。
我無法窺知當時石之軒究竟有意為之還是無心之過,假設石之軒是有意為之,也許他是認為只要碧秀心死了,他便能夠繼續毫無牽掛的進行統一聖門,光大門戶的大業。奈何情感中就是無法用理性來衡量的,即便強如石之軒亦逃不出愛恨糾纏結成的網,竟因此而人格分裂。在江湖上行走時他是蓋世邪王,不論正邪兩派均聞風喪膽,但一旦接近成都,他便又成為那深情自責的石之軒。冷酷無情與深情如海,這是差距何等之大大的情感?統一的大業與發自內心的癡情相違背時,那種痛苦與自責不但糾纏石之軒半生,更讓讀者如我聞之心酸,更深深被其所吸引。
先來看看這番話。石之軒淡然道:「自我懂事以來,便感到自己的孤獨,那不是有多少人在身旁的問題,而是當你把這世間看通看透,你會變成一個冷靜的旁觀者。他們對得得失失的執迷不悟,在我眼中只是不值一哂的愚昧。我曾企盼宗教可以提供我在這困籠般的人生一個出口。最後發覺那只是另一種自我麻醉的沉迷。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一種無比孤獨的滋味,子陵明白嗎?」
這是石之軒心中的矛盾與痛苦。書中的石之軒是個天生的強者。人世間追求的名利財富於他而言只是隨手可得,即便面對興復聖門的大志,他也能潛心計謀多年而不躁動。看透世情的他唯一甩脫不開的是對於碧秀心的自責與癡情。即便透過邪帝舍利而使人格恢復,武功大進。他也以為自己能夠看開一切,卻始終勘不破,這對於他而言又是何等沉重的負擔?他清楚而深刻的了解到自己的痛苦,卻又無法解決,這比不知道痛苦本身還來得更令他感到打擊。
機關算盡一生到頭來依舊孑然一身的石之軒,在碧秀心墳前聆聽愛女石青璇的演奏一曲以及大喊一聲爹後,終究大澈大悟,放下一切而瀟灑離開。綜觀其一生,從來沒有人能夠真正置他於死地,到了最後唯一能擊敗他的也只有自己,放下心中的憂懼,才能得到的真正的平安喜樂。
「 三十年來尋刀劍,幾回落葉又抽枝,自從一見桃花後,直至如今更不疑。」臨走前的長笑以及這首詩,或許就是石之軒一生的寫照,也為其畫下個完美的句點,消失在時代的舞台中,徒留讀者的追思與回想。
- Sep 08 Sun 2013 16:14
「自從一見桃花後,直至如今更不疑」──石之軒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