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如刀,不緊不慢的雕刻著,讓我們在風霜中逐漸成形,即便不願意、不接受,到最後都得對時間低頭,靜靜地等待成為那不起眼的雕塑
木造的人形,火熱的人心,滴下的熱淚逼迫我們回想起那不堪回首的曾經。
三年轉眼彈指過,除了遺憾,還留下了什麼?
也許當初選擇別條路,結果會完全不同?
曾經成績同樣不甚理想的堂哥,如今中興研究所已經準備躺著上,正在努力拚著成大研究所
我呢?
仔細想想,當初成績比我好一些,同樣讀高職,為什麼他成績會有如此翻天覆地的轉變?
良久,逐漸得出個結果,也許當初她高職所選的科系,誤打誤撞讀出興趣來吧?
雖然不是每個人讀的科系都是興趣之所在,但我想有興趣支持的科系也許可以走得比較長久,比較穩,比較開心吧?
當初因為成績的不佳,加上思考中文系出路狹窄,所以選擇了職科,選擇了出路比較廣的資訊科。
相較於一些人以為資訊科在玩電腦,在事前我略查了一下這個科系在做什麼,大概了解到是電路之類的。
我以為我可以接受那些電路。
我以為時間久了會慢慢算出感覺。
我以為一切會完全不同。
可惜,在不努力的情況下,昔時的豪言壯語,徒留唏噓滿懷。
又安說的對,只要不努力,在哪間學校哪個科系,結果都一樣,不會有任何的改變。
即使資訊科出路較廣,但如果以我的狀態,四年之後,我想也不會有什麼太驚人的技術,這樣縱使科系出路再廣,又有何用?
就算中文系出路真的不廣,但如果真正是志趣之所在,那又何妨?
尤其在網路上看到一位中文系的學姊,他說:「當初讀文學史、思想史,很快樂,就真的是當作興趣在念」
這句話如當頭棒喝般,讓我呆了許久。
我也希望會有這樣的快樂。
這樣的一個念頭,讓我再度做了下了抉擇,在我人生的十字路口上。
三年前,我走上了與我興趣完全相反的資訊科;三年後,我又走上了與資訊科完全相反的中文系。
耗費了三年光陰,最後走上了最原本的道路,現在只祈求平安錄取,並且是真正符合我的興趣吧。
不求什麼,但求不負平生志